2024-04-16

江南体育官网下载·深度解析产品从0到1设计思路

返回

发布时间:2024-09-08 06:40:02 来源:江南官方网站下载 作者:江南app官方网站


  相信每个用户体验设计师都非常期望自己全程参与从0-1的产品设计,这样可以更有参与感,掌握业务的整个上下文,非常锻炼个人的设计能力,还可以提升对产品的sence。

  当然实际工作中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也可能是某个已经非常成熟的产品做一些持续优化迭代的新需求。在不了解业务全貌的情况下就直接开始设计,其实非常被动。这个时候就需要花更多的efforts去熟悉业务背景、使用场景、操作流程、常用术语和设计规范等等。 一般面试中专业面试官都会让你描述一下你之前的项目案例,如果一直做的都是一些非常零碎没有体系的优化迭代需求,被cue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一脸蒙蔽不知怎么回答。如果你正在迷茫或者希望寻求答案,希望我可以帮到你~

  如果你现在处于产品意识形态还不清晰,立项前的摸索阶段,就需要重点关注下Inception这个阶段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师所需要做那些事情,简单来说就是5W(why?who?when?where?what?)+2H(how?how much?)。在项目启动前期,通常需要制定一个简单有效的行管计划。不管你的角色是PM、BA还是UX,都需要迅速、主动的去推动整个项目的进展。在竞争激烈千变万化的时代,行动和计划都必须快速而敏捷,否则就会被人抢先一步措失良机。

  有人就会问,你只是一个设计师,干嘛要做产品/BA的事情?有他们在你干嘛要抢他们饭碗啊?我觉得,如果你的能力允许的话,和产品/BA一起合作会达到1+1>2的结果。不要过分强调角色和分工,最主要的结果。最理想的工作模式其实就是这个项目中的每个角色都可以讲清楚正在做的事情,更可能多的理解业务和上下文。

  首先要了解行业背景,站在宏观角度上来思考,对整个行业有一个大致的、粗颗粒度的判断。其次分析产品所在行业的市场现状,判断目前所在的阶段和规模。最后分析产品可能的商业模式以及竞争对手对商业模式。在了解产品所在的市场业现状、行业趋势这个大背景后,可以通过整个大环境判断评估未来发展规律和洞察机会点。

  在讨论策略走向时,最重要的无非就是找出我们自己产品的竞争优势。这里的优势是指别的产品无法代替或模仿并可以灵活运用的资源。为了创造竞争优势,我们必须思考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用什么方法提供策略方向。

  了解了行业的大背景后,就要开始有针对性的挑选几个在市场上非常成功有竞争力的产品去研究分析,学习他们的优点以及思考背后的原因,最后可以作为非常有说服力的设计依据或者启发灵感。

  竞品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户体验五要素,将产品设计的过程抽象分为5个层次,将复杂的事物抽象成分层的模型,可以更直观、清晰的获取其内在逻辑。

  用户调研目的是用于决策参考和创意启发,是周期性的一个活动,应该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根据用户调研结果提出假设并上线验证。进行任何的产品设计,都应该是有数据支持、有理论依据、有正确的逻辑推导的,绝不该是凭空瞎想,或者拍大腿武断的做决定。带着问题去思考,通过调研验证产品的合理并给出最优方案这也是用户体验设计师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定性研究是探索性的研究,致力于定性地确定用户需求,它有助于设计师在设计初期构建想法,然后再用定量方法完善和测试。主要方法有:用户访谈(最常用)、情境访谈和卡片分类法(最简单)。

  在产品探索阶段,还没有用户找谁调研呢?有个好办法就是分析完竞品后,我们可以筛选使用这些竞品的重度使用者或者发烧友去进行访谈,这样能得到最精准最有价值的用户信息。用户访谈是真正了解用户核心需求的一种方法,通过引导用户聊天去收取用户的反馈和挖掘用户的核心需求以及潜在诉求。

  当然这是针对市面上已有且业界有很成功的案例而言,对于没有直接竞品的产品,访谈的用户可以为这个项目的发起人或者直接干系人、利益相关者。用户访谈之前,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大纲,把需要访谈的关键问题都罗列出来,可以细化到:访谈时间、地点和参与访谈人员分工背景介绍、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使用场景、操作习惯、偏好、痛点和建议。通常访谈3-5位典型用户,每位可以代表一类。 用户访谈的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几个问题:

  定量研究主要是为了测试和验证假设。主要方法有:问卷调查、数据分析、A/B测试;在立项前期定量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交付阶段为了验证方案的合理会有很多轮A/B测试。

  问卷调查可以出现在用户访谈之前,通过快速的问卷调研筛选锁定精准的目标用户。也可以出现在用户访谈之后,当初步访谈结束可以根据访谈的有价值的信息整合,得到一个初步的idea。如何在短时间内验证idea的合理和价值?最快的办法就是做一轮问卷调研,让目标用户或者利益相关者给出选择。用最直观的数字做一个初步的判断,当然这是指一个验证idea的参考依据。一万个人里面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当众口难调时,用数据说话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

  跟用户访谈相比,问卷调研的样本数量更多通常几百到几千甚至更多,在时间成本更低的情况下找到更海量的用户。但是对问题的设定要求更高,需要在前期用户访谈的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做更粗颗粒的问题设定,经过反复讨论最后一般有10-20个左右少而精的问题。但是很多人对问卷有抗拒和排斥心理,这个时候需要适当的礼品激励或者其他更友好真实意图的说明,提高用户的兴趣和意愿,提高填写问卷的效率和真实性。

  当面对的是具体的人的时候,我们更能感知他们背后的情绪,他们的决策驱动因素,更好的与他们共情,提供他们想要的需求,更容易打动他们。用户画像将产品设计的焦点放在目标用户的动机和行为上,从而避免产品设计团队拍脑袋决策,草率地代表用户。产品设计团队经常不自觉的把自己当作用户代表,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产品,导致无法抓住实际用户的真实需求。往往对产品做了很多功能的升级,用户却觉得体验变差了。产品设计团队自嗨式的精心设计,用户并不买账,甚至觉得很糟糕。

  那么如何获取用户画像呢?一般是做完用户访谈和问卷调研,通过展开的讨论分析,目标用户的各种信息整合分类后,就可以得到关键角色的通用标签了。梳理总结后的Persona代表的是一类典型用户的特征和行为模式,结合这些我们可以更全面的了解用户的动机和行为,通常用于指导产品的设计目标并服务产品理念,可以使我们产生同理心、共情,进行更好的创新和服务。

  C端主要面向个人,非理性化,凭直觉做决策,经常有冲动型消费。根据性别,职业或行为偏好等关键属性进行分类。而B端大多是基于公司层面某个部门对某个具体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整体评估,基本不存在冲动购买,更看重业务价值和效率端提升,因此在购买前需要建立足够的信任度。用户画像必须考虑整个购买决策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最好为每种角色建立单独的用户画像。

  B端更多的会结合业务场景,根据业务关键指标去分析。B端产品一般是企业付费,做企业服务的,一般叫客户画像。主要一些行业的特征、行业类别、公司的规模,业务情况,地理位置,发展阶段,企业文化等等,‌‌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和业务诉求抽象出一些具体的细节。

  通过前面初步的用户研究,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宏观、粗颗粒的项目概述。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描述我们的产品,尽可能突出重点。因为在项目立项以后,项目概述的内容会成为公司内外对产品的第一印象。电梯演讲是一种快速的方法,用来使团队对目标一致,并对产品的价值主张形成共识。这种简短的声明是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向任何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项目愿景。

  通过前面的竞品分析、用户访谈、问卷收集和用户画像的梳理,基本可以得到一个脉络清晰的全貌。前面的方法其实都是在发散的过程,至此我们需要收敛聚焦一下。用户体验地图的主要目的是站在用户视角审查、分析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或者全触点,用全局思维获取更流畅的体验,打通整个流程,还原不同场景下不同的需求。可以在这个阶段明确用户目标,确认核心业务流程,拆分关键需求点。

  用户体验地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在发现和探索阶段花费几个星期,通过研究了解目标用户,探索设计概念,在开发之前迭代并扔掉许多不适合的想法也是常有的。

  但很多时候,我们是没有时间和机会去进行一对一详细的定性调研或者大量的定量调研,但是需求又非常紧迫。这个时候确认需求我们无法鉴定是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还是兴奋型伪需求。而需求的确认直接影响方案的可行性、功能的实用性和用户使用场景的勾勒。所以这个时候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创建用户体验地图,站在用户视角去还原、模拟用户实际操作行为路径,站在全局观更系统的挖掘用户痛点,同理出用户真实需求,碰撞出设计机会点,所以用户体验地图非常重要且有价值。

  用户体验地图是一个呈现【端到端用户体验流程的视觉化信息图】,以用户视角为出发,用视觉化的语言来描述:

  用户体验地图通常和角色在一起使用,共同讲一个生动的故事。角色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翁,而用户体验地图负责展现这个故事的开始、过程、、结尾,表达用户在流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态度和情绪。和角色一样,帮助梳理用户调研的信息、使内部利益相关者基于共同的知识背景讨论问题。如果角色是一个点,那用户体验地图就是一条线。

  这里的设计机会点指的是我们针对体验地图中用户情绪、心态比较负面的情况,提出的改善建议。同时,考虑到改善建议背后所需要的资源,让建议得到合理地评估。

  ·试着用一句话来表达你想要做的体验提升,例如:如果我们创造…将解决什么问题…做这些需要…结果是….

  后续的工作首先是对体验地图进行整理和美化产出。然后整理出地图中的机会点,根据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来排出优先级来安排执行。优化用户体验地图中的痛。


江南体育官网下载


TAG标签耗时:0.002428054809570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