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6

江南体育官网下载·当艺术遇上AI:AI赋能生产力的可能场景和应用思路

返回

发布时间:2024-10-04 03:56:39 来源:江南官方网站下载 作者:江南app官方网站


  在AI时代汹涌而来的背景下,AIGC(AI generated content,AI生成内容)成为继 UGC、PGC 之后新型的内容生产方式。这不禁引发我们的思考,在AI时代:

  为了帮助大家答疑解惑,12月9日,由智谱AI支持,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科普专项经费资助的系列栏目“科普大佬说”邀请到五位学术、影视、建筑、科技、AI等领域的重磅嘉宾,就“AI赋能生产力的可能场景和应用思路”进行分享并展开讨论。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艺术家、某集体ART+TECH创始人、创意总监:费俊。

  费俊老师通过介绍自己曾经主导和参与的三个和AI相关的新媒体艺术项目,解析项目的创作方法,分享自己对“AI时代人类创作者与AI创作者关系”的思考,即在人机协同的时代,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创造力关系。

  第一个项目是《水曰》,即费老师2021年参加武汉东湖生态雕塑双年展的作品。《水曰》以石门峰纪念公园的一座人工湖作为场地,是一件结合AI声纹情绪识别技术的互动装置作品,观众可以通过湖岸边的一个交互装置来对水倾诉,而水在理解了每一段话语中的情绪后,会以其原生的语言(涟漪)来回应。

  这件作品作为艺术家“万物有灵”创作计划之一,以“艺术与科技”的方式来探讨万物有灵的哲学命题。作品尝试把科技作为灵媒,让自然以一种超自然的“自然语言”来发声和显灵,通过重建人与自然的超级链接,唤醒我们在文明进程中遗失的对自然的敬畏感。

  《有趣的世界》装置二是一个结合AI图像识别技术,谷歌地球以及虚拟地图引擎开发的交互式叙事装置,装置中的网络摄像头会基于图像识别技术来识别每一位现场观众的外貌、表情和衣着的色彩等特征要素,并给每个人打上分类标签,基于这个“以貌取人”式的综合认知,人工智能程序会运用具有语意关联能力的算法来为每一位参与互动的观众生成一段独特的基于虚拟地球的叙事漫游,将观众连接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从算法逻辑上具有“相关性”的人、物或场景。

  我们总是看到人工智能技术总是被运用在某些“类人”能力,譬如像某某艺术家一样画画,像某某诗人一样写诗,我们生活经验的局限性可能阻碍了我们去发现人工智能的“非类人”创造能力,一种超越人类认知范围的能力。费俊老师认为这个作品探讨的不是人工智能的“类人”能力,而是一种“非类人”的基于机器智能的能力,一种可以与人类共存并产生深度协作的能力。

  第三个项目是为了纪念《三联生活周刊》出版1200期进行的《三联生活周刊》纪念版AI数字艺术。这个项目包含两部分,也展示出人机协同的两种不同创作模式。项目一(如下面左图所示)是基于对过往1200期封面进行机器学习,提炼出“数字纸浆”式的图像素材,再由艺术家进行CG创作来形成特刊封面上的数字图像,这种创作模式中,AI的作用主要是生成素材,艺术家是最终图像的主导者;而在项目二中(如下面右图所示),艺术家人为输入各种具有修辞性的“元文本”并通过不断调整文本及参数,让AI“作画”,从而对12期精选出来的期刊封面进行再设计,在这种创作模式中,艺术家成为素材喂养和参数设定者,而AI成为了图像生成的主导者。

  沈浩老师认为,今天的媒介相较于之前已经延伸到了虚拟数字人、元宇宙等,在这个过程中,媒介是一种可穿戴设备,未来可穿戴设备将成为一种媒介。

  针对分享的主题,沈老师首先提到了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提出的观点“媒介重塑人的技术延伸”。紧接着,沈老师指出媒介是人的身体延伸,在今天这个时代,AI让媒介进一步延伸。并展示了自己在近年来展示的实际案例。

  随后,沈老师通过分析元宇宙的技术发展路径,并实际展示了自己团队研发的元宇宙场景,以及图片生成等工作。进而指出:虽然我们没有人能够确定数字世界的最终形式,但是我们已经在构想: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虚拟世界中,每个人都有一个网络化身,它可以创造出与现实不同的价值观,享受不同的生活。

  此外,沈老师通过介绍deepfake的工作,展示了媒介武器化、武器媒介化的趋势,并展望了未来的趋势: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聚合,未来可视化的数字身体将取代今天简单的数字身份,人们可以真正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最终,我们将一直连接到元宇宙(Metaverse)中,扩展我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将虚拟数字人融入物理世界,或者随时可以进入完全身临其境的 3D 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机共生。

  在这个进化过程中,艺术家们、创业者要不断利用智能技术,做出更好的科学和艺术融合的产品。艺术不仅通过创造出现,也通过感知出现。艺术存在于创造与感知之间的迭代中。艺术家要用AI做另外的艺术,如通过能够让人秒懂的艺术觉,进行数据的建模,进行社会科学的分析。

  第一个项目是基于Text to lmg技术的文创IP《上海自然博物馆山海经神兽》。“神兽复活计划”是上海自然博物馆2022年推出的文化科技融合品牌活动。以《山海经》中的生物描述为范本,共同探寻中国古典经籍中的自然文化,共同打造全民共创共享的《山海经》文化IP。

  首先,征集画作,自然博物馆会选取一定量的神兽生物的描述文本,邀请一些小朋友画出他们心目中神兽的样子。

  海辛老师负责的是对余安琪小朋友画的“青耕”进行改造。其具体文本是“有鸟焉,其状如鹅,青身白喙,白目白尾,名曰青耕。”,其原始画作如下。

  在此基础上,海老师用Disco Diffusion模型,以小朋友的画作为底图,以翻译成英文的文本让Disco Diffusion通过纹身图的方式来生成图像,得到了如下结果。

  对于这个项目,自然博物馆、海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因此,后续又采用同样的方法做了耳鼠、旋龟等神兽。

  第二个项目是基于Text to lmg to Video技术制作《这就是街舞5》开场微电影。2022年6月份,海辛担任执行导演和概念设计工作。当时面对的第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是帮助李承铉队长做一个“将水墨风格跟真人更好地融合”的队长大秀,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此,海老师采用midjourney进行一个概念设计,最终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然后,将得到的一系列稿件和艺人、导演反复商榷,最终确定了两个方向,并对两个方向来进行概念的细化。

  最后,得到概念设计图以后,为了将概念图实现到影视场景里面,还要把2D的空间变成3D的空间,这样才可以让资产制作方、导演、艺人会清楚最后是在一个怎样的空间里面进行演出。这一步是使用blender对这个整个空间进行细化。在各方对齐了观念以后,再把概念设计放到寓意的场景里面,即放在博采传媒的虚拟制片的棚里面,完成最终的设置。

  完成第二个项目以后,海老师认为用AI进行设计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一个模块,于是进一步思考:是否可以拆解掉从2D到3D转移的步骤,直接生成更精准的这种设计图?通过了解相关信息,以及深入体验“使用文字无限生成精灵宝可梦风格的图片”的模型,得到了开发小模型的思路。受到启发以后,海老师设计了第三个项目——基于Fine Tuned Model开发的开发小模型Tattoo Diffusion。

  除了纹身,海老师还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了“无限周大福生成器”,无论输入怎样的名词,得到的都是周大福风格的设计,如下图所示。

  作为研究领域横跨建筑设计、艺术、人工智能及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者,蒙胜宇老师首先为接下来的研究设定了一个时代背景,即“在后疫情时代及AI创作元年”,然后用一段视频展示了欧洲在疫情爆发前和爆发以后的交通流量对比,从而引入分享的主题。

  在视频中可以看到,疫情爆发以后,流量下降了很多,那么,人都去哪里了呢?通过谷歌的报告,可以看到人搭乘公共交通、停留在公共场合的时间比较少了,“宅”在家里面的时间比较多了,令人意外的是,大家在公园里面待的时间也增加了。

  通过挖掘各方面信息可以看到:(1)即使是疫情限制了很多的活动的可能性,大家也是愿意到自然环境里面去;(2)大家逐渐把越来越多的活动放到网上去,而且这种趋势并没有随着疫情的逐渐结束而结束,向元宇宙迁徙已经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首先,人们在线下的时候肯定是需要自然环境的,因为自然环境其实是一种不可见的基础设施,提供了水、空气等一系列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但是元宇宙里面并没有生态循环,那么,我们还需要自然环境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蒙老师去一些经典的作品里寻找答案。毕竟元宇宙其实就是大家脑海中的一个空想世界,只不过载体从小说、绘画等变成了互联网、VR等。通过分析伊甸园这幅经典画作,蒙老师发现作者其实是想传达一种特别美好的意境,但作者并没有架空,而是在整个环境里面琢磨甚多,描绘了一个水草丰美、物种繁盛、特别和谐的环境,这种自然环境带给观众一种在心理上的安全感。基于此,蒙老师推断,即便是在元宇宙里面,我们还需要有一个类似自然环境的东西,去传递一种心灵上的安全感、愉悦感。

  其次,元宇宙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子宇宙,去适配不同的场景,每个场景里面的环境也会对场景的叙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荷兰大师耶罗尼米斯博斯的作品《人间乐园》里面,大家揣测大师描绘的是人类从伊甸园被逐出,先逐渐滑落到凡间,再滑落到地狱的这么一个过程,因为整个环境的变化就是在衬托这个故事的演变。

  为了证明环境的作用,蒙老师借助Disco Diffusion,把这幅画中间所有关于人和动物的元素都替换成机械,把整个环境都改了,以体现机械的一种欢愉。并将其挂在一个以太坊的平台上售卖,并最终成交了。

  说完了环境在元宇宙中的作用,蒙老师分析了当下元宇宙技术的发展情况,并指出现在我们其实还没有真正打造出一个理想化的元宇宙世界,现在我们接触到的比较接近元宇宙概念的是开放世界游戏,通过对比塞尔达等游戏的世界地图和真实世界的地图,蒙老师发现画面上、系统上存在非常巨大的信息差。通过对比游戏世界的画面和真实世界的画面,蒙老师发现细节也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因此,就目前的阶段来看,无论是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来看,会发现元宇宙的环境的元宇宙的环境、整体性跟真实世界还是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除了上述内容,蒙老师还指出一个需要注意到的趋势:当我们逐渐把我们的活动迁移到元宇宙的时候,真实世界的生存世界中的生物多样性是在逐渐逐步的减少的,如下图所示。设计师很难去逆转这个过程,但是应该思考有没有可能在元宇宙里面用另外一种形式去保存一下真实环境中的一些生物、环境的多样性。

  从生态环境迁移到元宇宙的过程中,AI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为了证明这一点,蒙老师引入了“显式表达”跟“隐式表达”概念。

  AI用的是隐式表达的方法,它并没有一条很清楚的规则去设定怎样把一种数据转换成一种数据。AI是一个参数没有被定义的网络,通过不停地往网络里面“喂”真实世界中的数据,网络就可以根据输入的线索去复现真实世界中的场景。我们不知道网络中每个节点具体在干什么,也很难对它进行完整的可视化、

  在构建元宇宙的过程中,如果希望大规模、高保真地把这个世界的信息、组织结构迁移到元宇宙里面呢,就需要用隐式表达,因为隐式表达可以自动化、几乎是没有太多的抽象,能够以最高的效率、最大的保真度在元宇宙里面复现。

  首先,吴老师分享了小朋友画阿派朗创造力乐园超级咔咔机器人的画作,从成年人的角度看,很多小朋友的画作并不“像”;但是让AI学习小朋友的绘画风格,再去绘制这个大机器人,效果会出乎意料的好。(小图是小朋友的原始图画,大图是AI学习了小朋友的画画风格去重新绘制的大机器人。)

  可以看到,因为小朋友的生理、心理的发育程度还不。


江南体育官网下载


TAG标签耗时:0.002428054809570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