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7月24日,“人工智能与社科大数据计算”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从事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研究者以及国内自然科学领域长期从事大数据处理与算法研究的实操专家汇聚一堂,聚焦新时代“最优算法、最佳模型、最准预测”,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及其跨学科研究探索新方法、新视域和新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在致辞中介绍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在大数据抓取与分析领域的研究传统与历史,提出大数据与算法研究具有数据驱动、跨学科的重要特点。他建议,在分享学科大数据研究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跨学科研究合作机制,进而开展可落地的数据驱动式合作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方勇主持会议。他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度关注科技对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带来的深刻变革,努力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深度融合。此次会议旨在推动社会科学充分应用智能技术、探索实验方法、创新数据转化、深化人文科学研究,为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贡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电子商务系主任屈启兴基于自身在网络传播与舆情治理、网络行为与隐私保护、新兴技术在数字社会治理中的研究,提出计算社会科学具有数据遍地化、工具简易化的研究特点。他还通过两项具体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所在学科数据处理与研究过程,对社会科学研究及其跨学科合作提出建议与展望。
北京掌声互联科技有限公司CTO、中关村超互联新基建创新联盟首席专家张宝元结合自身研究实践,详细介绍了时间序列分析算法、回归分析算法、分类算法、降维算法、关联分析算法、数据预处理算法、深度学习算法等算法的具体应用,强调算法应用实践的重要性,并就人文社科领域数据处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同与会者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语言文化行为实验室主任龙从军从文本化的基本需求、查找资料的初级需求、提炼知识的中级需求、语义检索的高级需求等层次出发,分析了大模型在人文社科领域的作用和价值,提出要应用技术并非研究技术,让技术工具真正实现辅助人文社科领域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应用语言学研究室副主任张永伟结合语言学学科特色介绍了所在实验室的工作内容,从如何将数据更好服务于学科、社会的角度出发,对大模型应用进行了阐释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竞争力模拟实验室副主任吕凤勇结合经济研究、区域研究的具体实践,提出人工智能应用于社会研究领域的普及性较晚、准确性有限,在利用其辅助社会科学研究时要特别注意可能出现的典型问题,避免出现数据相关的研究错误。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仿真与就业监测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王俊从以多元大数据搭建高精度模型、动态监测体系、指标产品三个角度介绍了所在实验室情况,并提出实验室当前和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建立合作机制并丰富共享数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大数据与政策评估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罗朝阳从当前自身关注的货币政策沟通方向出发,提出部署本地大模型、构建本地知识库、接口调用本地模型等基于大模型提高科研效率的方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舆情与经贸分析大数据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郭凌威详细分析了智库舆情、新闻舆情的共同点、差异点以及各自研究侧重点,分享了海外舆情文本语料研究、服务器与算力建设领域相关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室副主任孙萍认为,应强化数据库为研究服务的本质目的,避免步入数据库为建而建等误区。
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经济社会调查项目“中国网络和舆情指数调查”课题组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大数据舆情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媒调查研究中心承办。
江南体育官网下载